于
25/4/2024
至
27/10/25
在2011年赖曼享誉国际的首个户外公共艺术展览“玫瑰”中,他首次以“玫瑰”为主题进行创作,这个里程碑式的展览将数十组规模宏大的玫瑰花及花瓣雕塑分布安装在纽约市公园大道数个街区。这个主题自此成为他创作的主线,近二十件独特的大型玫瑰装置已在全球三十多个城市场所、公共雕塑公园、私有场所等地点展出。赖曼针对特定地点创作的巨型雕塑将幻想与现实相结合,改变了人们对日常平淡生活的看法,也改变了我们寻常观看雕塑的方式。在每个场地,这些玫瑰都基于不同的周遭环境呈现出全新的含义和视角,为人们创造着独一无二的观赏体验。
玫瑰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和观赏性花卉,经过数千年驯养、杂交和培育,在全球都备受人们的推崇和喜爱,也因世界各地多样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神话传说使玫瑰的故事交织着爱情、美丽、欲望和秘密,诗歌、文学、电影、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灵活演绎使其化身为关于热情与美好的亘古意象和经典符号。在当今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玫瑰更是营造浪漫、表达爱意的代名词,成为一切可被用于销售的产品。赖曼敏锐地捕捉到遍及城市生活和消费文化的这一特点,认为“玫瑰已然成为全球消费的象征”,这样的商品化是“对人类与自然的另一种肆意滥用”。
创作于2024年的作品《上海6》由六朵壮观、美丽的玫瑰组成,是赖曼对这一典型主题的全新构想。雕塑拔地而起,高达八米,夸张的规模、人造的外观以及掉落在道路两侧草坪上的花瓣,以不可思议的浪漫主义方式再现了这一既象征自然之美、又象征完美的矛盾化身,揭示了万物并非完美和永恒的本质。赖曼有意突显玫瑰的巨型规模和单一色彩,将其转化为如剪影般抽象的外形轮廓,不仅抽离了附加在玫瑰身上的商品化价值和标签,也褪去了人们对玫瑰既有的认知。在创作过往的“玫瑰”系列作品时,艺术家会从大自然的周期和季节中汲取灵感,让瓢虫、蚜虫、甲虫或蜜蜂等微小的昆虫栖息在花簇中,他希望“让观众以既现实又幽默的虫子的视角来欣赏‘玫瑰花’的巨大花朵”。此次,赖曼为余德耀美术馆与蟠龙天地周年庆典特别制作的《上海6》,不仅为玫瑰喷绘了对本地观众而言极具典雅意蕴、火红灿烂的朱红色调,而且将传统民俗中象征吉祥寓意、喜乐祥瑞的蜘蛛置于花簇间,传递着最为真挚的祝福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以此邀请观众身临其境,探索人类与自然、自我与世界的永恒命题。
威尔·赖曼(生于1969年)的雕塑和公共艺术装置广为人知,其作品充满敏锐的戏剧性,让人回想起他早期的剧作家生涯。赖曼对文学、哲学和荒诞剧的持续兴趣体现在他以风趣调侃的方式探究存在的荒诞以及人们对意义和决心的共同追求。对艺术家而言,材料和主题同等重要,其作品展现了他以直观的方法将各种材料雕刻成富有表现力的形式,从而审视人类经验的核心。赖曼的作品已被全球众多博物馆和雕塑公园收藏。他在纽约生活和工作。